“天安門”合影背后的故事③丨小胡姑娘用鏡頭點亮村民夢想
2025-03-31 19:38:32 來源: 天山網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天山網-新疆日報記者 張婷
“幕布掛起來了!”
3月29日清晨,和田縣阿瓦提鄉(xiāng)阿克恰勒村村委會大院里,23歲的胡春芳把以北京天安門為背景的3米長幕布往墻上一掛,轉身對圍觀的維吾爾族大叔比劃:“亞克西嗎?”大叔摸著幕布咧嘴笑了:“北京,亞克西!”
胡春芳一天的工作就此開場——她要給每位前來的鄉(xiāng)親們拍張和天安門的合影。
“巴郎子,看這里!”
“阿?。ń憬悖?,頭再側一點!”
胡春芳半跪在地上按下快門。
70多歲的老奶奶特意換上漂亮的花裙,老伴則把花帽擦了又擦。“丫頭,太感謝你,圓了我一輩子的夢!”老人緊緊拉住胡春芳的手說。
2024年6月,還在重慶機電職業(yè)技術大學讀大四的胡春芳在校園里的一場活動中第一次“遇見”和田。宣傳片里,金色胡楊倒映濕地,維吾爾族老人彈著都塔爾笑出滿臉褶皺?!皫鞝柊啻笫宓募亦l(xiāng)!”這個從小聽著“庫爾班·吐魯木大叔騎著毛驢去北京”故事長大的姑娘,做了一個她人生中的重要決定——去新疆,到祖國需要的地方!臨行前,家人把她的行李箱塞滿火鍋底料,囑咐道:“幺兒,要好好吃飯,想我們了就打電話,照顧好自己?!?/p>
2024年10月28日,真正站在和田的土地上,小胡才發(fā)現(xiàn)想象中的新疆與現(xiàn)實截然不同:機械化采棉機在棉田里作業(yè),平坦寬闊的道路旁,錯落有致地矗立著漂亮的房屋。這里的老鄉(xiāng)們熱情好客,就算語言不通,一個微笑、一個手勢,也能傳遞出溫暖與善意。
這里暖心的故事,胡春芳一口氣能說出好多。前不久,她又被狠狠感動了一把。
今年3月初的一天,風沙卷著碎沙礫拍打著臉頰,胡春芳正低頭趕路時,聽見有人喊她。轉頭望去,騎三輪車的姐姐朝她直揮手。
她跨上了姐姐的車,連說帶比劃地詢問,胡春芳才恍然大悟——她是在問自己要去哪里。
原來這位素不相識的大姐,是庫木格勒村村民。通過交談,胡春芳才知道大姐以為自己在漫天黃沙中迷了路。
其實,來到新疆后,胡春芳時常跟同事、村民學習維吾爾語。現(xiàn)在,她已能在巴扎上和老鄉(xiāng)討價還價:“康切普魯(多少錢)?”“這個價格白克克邁特(太貴)!”
熱愛攝影的胡春芳,成了鄉(xiāng)里的宣傳干事,一到周末她就背著相機四處記錄。她拍田間地頭,拍巴扎上人們的笑容,拍有頑強生命力的胡楊,每一張照片、每一段視頻,都飽含著她對這片土地的熱愛。
3月25日下午,和田縣阿瓦提鄉(xiāng)阿克恰勒村村民展示在天安門照片背景前的合影。胡春芳供圖
3月初在田間拍攝春耕時,一位村民老黨員聊天中說自己特別想帶著妻子去天安門拍張照。胡春芳的心被深深觸動了?!拔夷懿荒軒退麄儗崿F(xiàn)這個愿望呢?”這個想法在她腦海里揮之不去。回到鄉(xiāng)里,她立刻把這個想法匯報給了鄉(xiāng)黨委。
得到支持的胡春芳在網上購買了印有天安門廣場的虛擬背景布。接著,她又忙著協(xié)調設備,尋找拍攝地點。村委會外、小廣場,只要光線好、場地開闊,她都一一標記下來。為了讓更多村民參與,她和鄉(xiāng)干部挨家挨戶走訪,詢問大家的意愿。得到的答案讓她十分欣慰,大家對天安門的向往遠超她的想象,即便正值農忙,村民們也都積極響應。
有的村民干完農活,會專門回家換身干凈衣服再來拍照;還有的村民騎著電瓶車匆匆趕來,眼中滿是期待。有一位大姐,拍完照片開心地跳起了舞。胡春芳被這份純粹的情感深深打動,她明白,自己做的不僅僅是拍照,更是在傳遞希望與夢想。
胡春芳還決定給每張照片加上二維碼,掃一下就能獲取電子照片。從沒干過這個活的胡春芳和鄉(xiāng)宣傳委員王浩翔連夜查閱資料,向專業(yè)人士請教,和AI“死磕”到凌晨四五點。成功的那一刻,她激動得熱淚盈眶。
隨著活動的開展,胡春芳的團隊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的五人。有人負責翻譯老鄉(xiāng)的拍照心愿,有人負責調整攝影支架,有人負責給鄉(xiāng)親們整理服飾發(fā)型。大家一起討論、一起策劃,想著怎么把這個活動做得更好。他們計劃在6月底前,拍攝完4000張合影。
3月25日,和田縣阿瓦提鄉(xiāng)庫木格勒村村民展示胡春芳為她拍攝的照片。胡春芳供圖
如今,走在鄉(xiāng)里,村民都會熱情地和胡春芳打招呼:“小胡,來家里坐坐??!”“小胡,嘗嘗我們家曬的干果!”
這個重慶姑娘說,村民收到照片后臉上露出的笑容以及拍完照老鄉(xiāng)塞到自己手里的一捧葡萄干、紅棗,都讓她很感動,這些村民,就像她的家人一樣親切溫暖。她深深覺得,自己已經和這里融為一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