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路瑰寶丨奇特飲器講述絲路酒具傳奇
2025-03-28 21:55:19 來源: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
在新疆博物館隋唐時期展廳里,有一件長相奇特的文物,它的上半部分是面帶微笑的人首,下半部分是雙耳豎立的牛頭,上下有一連通的圓孔,似一件雕琢精致的工藝品。它源自“來通”,是流行于唐代時期絲綢之路的飲酒器具。
新疆博物館陳列的“人首微笑牛頭陶飲器”。新疆博物館資料圖
來通一詞源自希臘語,意為“流出的”,源于人類用動物角制作的酒具。因外形類似獸角,又稱“角狀杯”,主要用于祭祀和禮儀活動場合。絲綢之路開辟以后,來通傳入中國。
新疆博物館研究館員阿迪力·阿布力孜介紹,這件名為“人首微笑牛頭陶飲器”的文物,也被稱為陶來通杯,出土于和田縣約特干遺址。文物通高19.5厘米,上半部分是一微笑的胡人形象。只見此人頭戴高頂螺帽,眉毛彎彎,鼻梁高挺,眼含笑意,上唇蓄有兩撇上翹的八字胡,下唇布滿濃密彎曲的山羊胡子。下半部分是一個牛頭,此牛雙耳豎立,眼睛圓瞪,雙角彎曲,嘴部撮成一個圓孔。其頂端為注酒口,牛嘴為出酒口。
約特干遺址還曾出土一件唐代“人首怒像陶飲器”文物,上半部分是發(fā)怒的胡人形象。此人雙眉緊鎖,怒目圓睜,也蓄著濃密彎曲的八字胡和山羊胡,下半部分已殘缺。
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博物館館藏的唐代“女首牛頭陶注”文物??酥莶┪镳^資料圖
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博物館,館藏著一件形制類似的文物。這件唐代“女首牛頭陶注”,也是一件陶來通杯。其通高19厘米,人首部分是一個頭戴冠飾的女子形象,下半部分也是雙角彎曲的牛頭形象。
這件文物既不能儲酒,也無法平放在酒桌,古人到底該怎樣用它去喝酒呢?
國內(nèi)研究人員結(jié)合國外出土來通分析,新疆出土的陶來通杯雖在外形上和波斯出土來通杯相似,但卻不一定是社交場合的飲酒器具,很可能是拜訪敬神的宗教祭器或禮器。
國內(nèi)研究顯示,絲綢之路開辟以后,來通流入中原,成為皇室貴族、士大夫中的潮流物件。東魏翟門生石棺床上,便刻有“竹林七賢”之一的劉伶手持來通酣飲的圖像。到了唐代,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,來通被大唐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所吸納。唐人結(jié)合自身的生活和審美習俗,對其吸收并創(chuàng)新,讓來通杯呈現(xiàn)出我們今天看到的“時髦”造型。
“來通杯展現(xiàn)了古人的智慧與創(chuàng)意,見證了古代東西方文化的互鑒互融,體現(xiàn)出人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、因互鑒而豐富的歷史畫卷?!卑⒌狭Αぐ⒉剂ψ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