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小言丨一把馓子,萬里同風

2025-03-30 21:46:31    來源: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
  侯輝

  肉孜節(jié)前夕,筆者在單位食堂買了一袋馓子,在回辦公室的電梯里,一位同事看到包裝興奮地說:“這是二道橋一個暢銷的點心品牌”,她的認可讓筆者像淘到寶物一樣開心。馓子這個起源于春秋時期晉國的古老面食,這一刻,猶如金黃玲瓏的同心結,穿越幾千年時光,連結了中華各民族的舌尖共鳴。

  筆者的母親是四川人,不擅面食的她,卻炸得一手好馓子。童年的記憶里,酥香甘脆的馓子,從來都是家里一道不可或缺的節(jié)日味道。很多新疆家庭,馓子都是年節(jié)標配,春節(jié)、肉孜節(jié)、古爾邦節(jié)……皆是如此;四川家宴、山東家宴、河南家宴……概莫能外。

  馓子古稱寒具,一些關于馓子的詩詞流傳至今,其中最有名的是蘇東坡的《寒具詩》,“纖手搓成玉數(shù)尋,碧油煎出嫩黃深”,油鍋里的馓子竟如此典雅詩意。從古老的寒具,到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干糧,再到天山南北的節(jié)慶必備,馓子的千絲萬縷,恰似文明交融的軌跡,在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尋常味道中,成為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生動見證。

  一把馓子,萬里同風。江蘇淮安茶馓、山東黃崗馓子、山西洪洞馓子……從東海之濱到天山腹地,馓子焦脆金黃的弧線,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,串聯(lián)起九州方圓的煙火氣,連接著各族人民的幸福團圓。

(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)
[責任編輯: 劉芳 ]
營業(yè)執(zhí)照注冊號:91650102766838851Y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5120170002
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:新B2-20050008 新公網(wǎng)安備 65010202000013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
舉報熱線:0991-3532125 397469069@qq.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:0991-3532125
Copyright :copyright: m.euiu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(wǎng) 版權所有